散熱器熱工性能實驗
一、實驗目的
(一) 掌握熱媒為水時散熱器熱工性能的實驗方法。
(二) 通過熱工性能實驗確定散熱器散熱量或傳熱系數與計算溫差的關系,并求出其金屬熱強度值。
二、實驗原理
(一) 散熱器的散熱量
Q=a(tp-ta)n=a△tb W (1—1)
式中 tp——散熱器進出口熱媒平均溫度,℃;
tp=(tg+tc)
tg——散熱器進口處熱媒溫度,℃;
tc——散熱器出口處熱媒溫度,℃;
a、b——實驗確定的系數,主要與散熱器構造熱媒參數及安裝方式等有關;
ta——檢測小室基準點空氣溫度,℃;
(二) 熱媒輸入散熱器熱量
Q=G(hg-hc) W (1—2)
式中 G——散熱器熱媒平均質量流量,kg/s;
hg——相應于熱媒進口溫度tg的焓,j/kg;
hc——相應于熱媒出口溫度tc的焓,j/kg;
(三) 散熱器傳熱系數
K= △tn-1 W/m2••℃ (1—3)
式中 F——散熱器散熱面積,m2。
(四) 散熱器金屬熱強度
g= W/kg•℃ (1—4)
式中 △t——計算溫度差,一般可取△t=
g——散熱器質量,kg。(無水狀態)
由上可見,散熱器熱工性能實驗測量的參數有tg、tc、ta、G、F、g。
三、實驗裝置
散熱器實驗裝置主要有下列各部分組成:
(一) 風冷閉式檢測小室空調系統
如圖1.1所示。它主要由安裝被檢測散熱器的閉式小室6及其套間5,用于維持小室空氣溫度穩定的空調系統(包括送回風系統、用于加熱和冷卻空氣的電加熱器系統和制冷系統等)組成。
圖1.1風冷閉式檢測小室空調系統
1 風機 2 風管 3 電熱器 4 多葉送風口 5 小室套間 6 檢測小室 7 回風口
8蒸發器 9 膨脹閥 10 壓縮機 11 冷凝器 12 冷卻塔 13 循環水泵 14 供水閥 15 補水閥
(二) 散熱器熱媒循環系統
如圖1.2所示。它主要由低位水箱13、循環泵1、高位水箱2、電熱鍋爐14、散熱器6及換向器8等組成。
圖1.2 散熱器熱媒循環系統
1 水泵 2 高位水箱 3 水位計 4 溫度計 5 電熱器 6 散熱器 7 流量計
8 換向器 9 取樣器 10 冷卻水管 11 量杯 12 天平 13 地位水箱 14 鍋爐
(三) 散熱器進出口熱媒溫度、檢測小室空氣溫度檢測系統及溫度控制系統。
(四) 熱媒冷卻及稱量系統。
四、實驗方法
(一)實驗條件
實驗必須在穩態條件下進行,即在等時間間隔(一般間隔不超過10分鐘)中至少有六次連續測量值,每次測量值與其平均值元差不大于下列范圍時即為穩態。
對于熱媒系統
水量G ±2%
溫度t ±0.2%
熱量Q ±1%
對于檢測小室
內壁面中心溫度 ±0.3%℃
基準點溫度 ±0.1%℃
安裝散熱器那面墻表面溫度 ±0.5%℃
(二)參數測量
1、 溫度測量
本實驗利用四線制鉑電阻溫度計測量溫度。先由
2、 流量測量
采用質量法測量。用MP—4000型電子天平稱出取樣流體的質量,根據取樣的間隔時間求出熱媒的質量流量。
3、 溫度與流量的測量范圍
工況 流量G | 進水 溫度tg | 出水 溫度ta | 空氣 溫度ta |
標準G kg/h | 95± | 75± | 20± |
G kg/h | 80± | tc± | 20± |
G kg/h | 65± | tc± | 20± |
由tg=95±
4、 溫度與流量測量精度
tg、tc、ta ±
G ±0.5%
壁面溫度 ±
5、 散熱器散熱面積及質量測量
五、實驗步驟
(一)系統啟動前準備工作(由教師完成)
1、安裝散熱器;2、系統充水、排氣;3、配點柜、控制接通電源;4、儀器儀表的調整。
(二)熱媒(水)循環系統啟動(見圖1.2)
1.開啟循環水泵1、流量計7浮子漂起;
2.啟動低位水箱13和鍋爐14的電熱器5。
(三)檢測小室空調系統啟動(見圖1.1)
1.啟動風箱1及冷卻塔風機16;
2.打開冷凝器11的供水閥14和循環泵13,待冷卻水系統充滿水后關閉閥14,打開冷卻塔補水閥15;
3.開啟制冷機并觀察高、低壓壓力表的指示值;
4.開啟空氣加熱器。
(四)自動控制系統投入
自控系統必須在熱媒系統及檢測小室空調系統正常運行后才能投入。
1、散熱器入口水溫控制
由電子調節器TA—012控制低位水箱13的電加熱器5,及電子調節器TA—092和可控硅電壓調整器ZK—03控制鍋爐14的電加熱器5,實現對入口水溫的控制。
2、檢測小室基準點空氣溫度控制
由XQCJ—400型自動平衡記錄調節儀和可控硅電壓調整器ZK—03等控制送風加熱器了,實現對小室基準點空氣溫度的控制。
(五) 水量控制
靠手動調節閥門實現。
(六) 測量
當系統中溫度、流量達到穩定后便可讀數記錄。每個工況連續讀數1小時,每間隔10分鐘讀一次數。
(七) 停車
正好與啟動系統的順序相反。
1、加熱器控制系統
先停電熱器的控制儀表,后按下有關的控制按扭。
2、檢測小室空調系統
先按下制冷機停止按扭,并隨即關閉制冷機的吸氣閥,待6~10分鐘后,關閉風機及冷卻水系統。
3、按下循環水泵停止按扭。
六、實驗數據整理
(一)
![]() |
根據測得的數據用*小乘法求(1—1)式中的系數a和b。
![]() |
(二)求出熱傳系數K的計算式。
(三)求出△t=
(四)計算△t=64.5、60.0、55
附表1-1 散熱器熱工性能實驗記錄表
實 驗 工 況 | 序 號 | 溫 度 | 流 量 | |||||||||
散熱器進口 | 散熱器出口 | 檢測小室 | 量筒 質量 G1 kg | 量筒和 水質量 G2 kg | 水的 質量 Go kg | 間隔 時間 t s | 水的質 量流量 G Kg/s | |||||
電阻 Rg Ω | 溫度 tg ℃ | 電阻 Rc Ω | 溫度 Ra ℃ | 電阻 Ra Ω | 溫度 ta ℃ | ||||||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 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 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 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 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 |
平均值 |
|
|
|
|
|
|
|
|
|
|
| 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 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 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 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 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 |
平均值 |
|
|
|
|
|
|
|
|
|
|
| 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 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 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 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 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 |
平均值 |
|
|
|
|
|
|
|
|
|
|
|
附表1-2 散熱器熱工性能實驗計算表
時間: 散熱器型號: 散熱器面積: ㎡散熱器質量: kg
實驗工況 | Ⅰ | Ⅱ | Ⅲ | |
小室基準點空氣溫度ta ℃ |
|
|
| |
散熱器進水溫度tg ℃ |
|
|
| |
散熱器出水溫度tc ℃ |
|
|
| |
相應于溫度tg的焓hg J/kg |
|
|
| |
相應于溫度tc的焓hc J/kg |
|
|
| |
水質量流量G kg/s |
|
|
| |
散熱器熱水平均溫度tp ℃ |
|
|
| |
散熱器進出口熱水溫差△t′ ℃ |
|
|
| |
計算溫差△t ℃ |
|
|
| |
散熱量Q W |
|
|
| |
傳熱系數K W/m2·℃ |
|
|
| |
金屬熱強度q W/kg·℃ |
|
|
| |
備 注 |
|
|
|
|